天津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天津大学

[切换城市]
天津站> 天津教育> 天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信息

天津工业大学

英文名: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简称:“天工大”,“TJPU” 所在地:天津 院校代码:10058 类型:理科类/文科类/工科类/理工类/考研院校

卓越计划
  • 天津工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天津工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天工大体育场截至2013年,学校有教职工人数 2700 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00余名,特聘两院院士和国外兼职教授50余人,硕士生导师 700 余人,博士生导师 50 余人,还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高层次人才60余名。 院士---王静康,顾问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国良,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亚滨
  • 简历:  李亚滨 男 52岁 硕士研究生毕业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针织工程专业。1984年9月天津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  1984/9——1995/11 天津纺织工学院 纺织工程系 讲师 天然纤维改性、纤维鉴别鉴定方法的研究,完成纺织部项目“特种动物纤维定量分析方法”。  1995/10——2006/10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学院副教授 纤维材料性能与结构的研究,主持完成纺织总会项目“羊绒/蚕丝混纺材料混纺比测试方法”“针织物术语”。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主持完成企业委托项目“聚乳酸纤维性能及产品开发”。  2006/11——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教授 主要从事绿色纤维材料和新型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纺织标准和测试方法的研究。  1990/12——1991/12 国家公派赴日本山形大学工学部访问学者,从事高技术纤维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研究。  2002/10——2003/9 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派赴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访问学者,从事生物可降解纤维材料(聚乳酸纤维)的研究  先后主讲了本科生《纺织材料学》、《纺织商品检验》、《纺织商品标准与检验》《纺织导论》、《纺织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和研究生《纤维物理》、《纤维新材料及应用》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21名,本科生毕业专题35名。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绿色纤维性能及其产品开发”“纺织标准和纺织品测试方法的研究”。先后主编和参编各种教材和专著  6部。在各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主要出版著作及教材:  简明纺织材料学,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1  土工合成材料,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6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纺织材料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1  非织造布性能与测试,参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10  现代纺织词典,参编,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10  简明华夏百科全书,参编,1997.3  参与起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251-2009《针织 基本概念 术语》 2009.10  参与起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250-2009《机织物 疵点的描述 术语》2009.10  参与起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117-2009《针织物 疵点的描述 术语》2009.10  参与起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T051057.7-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7部分:密度梯度法》2007.5  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708-2001《纺织品 针织物 术语》2000.2  主要论文:  1、 2009年5月  Proceedings of the Fiber Society 2009 Spring Conference  Vol.II P763-766  2、亚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2009年6月 《纺织学报》第30卷第6期 P49-53  3、生物可降解纤维在医用肥织造布领域的应用 2009年5月 《产业用纺织品》第27卷 第5期 P1-4页  4、真空等离子处理对聚乳酸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2008年12月 《毛纺科技》第26卷 第12期 P20-22  5、阻燃处理对聚乳酸纤维性能的影响 纺织学报,Vol.27 No4,2006 28-31  6、聚乳酸/聚乙烯醇复合纤维性能 合成纤维工业,Vol.28 No1,2005 20-22  7、 酶处理对黄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Vol.24 No4,2005 23-25  8、 Enzymatic degra bility the polymatrix composites impregnted Kyoto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03  9Research of computer detection system of nepson span yarn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Vol.33 No1,2005 18-21
  • 成玲
  • 成玲,女,1968年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纺织材料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计算机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近年来,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十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EI收录10篇。
  • 刘丽妍
  • 简历:  刘丽妍,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2006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获得纺织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科研方向为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和制备技术。  主要教学经历:  主要讲授针织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针织学I,针织学II,针织原理,纺织专业英语,针织服装基础,针织新技术等。  主要科研经历:  主要从事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和制备,包括新型天然纤维的开发和提取,及其后续产品的开发和制备技术。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及天津市教委等纵向科研项目4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2项。  主要论著:  先后在《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brous Materials 2009》、《纺织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工程塑料应用》、《针织工业》、《产业用纺织品》、《天津工业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撰写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通信地址:(300387)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电子信箱: liuliyan2001@sina.com
  • 刘亚
  • 简历:  刘亚,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4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97年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非织造布方向),获学士学位;2000年获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天津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公派赴英国利兹大学做访问学者,为期一年。现任教于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主要从事功能非织造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聚合物直接成网法非织造布工艺原理、湿法非织造布工艺原理课程,并承担干法非织造布工艺原理、非织造布学Ⅱ、非织造布学Ⅲ、非织造专业外语、非织造技术概论等课程;同时承担非织造专业的认知实习、工艺上机实习、产品设计等实践实验课程。  2007、2009年分别获得天津工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获天津工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及教学质量三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江苏省宿迁市“百名领军人才集聚计划”领军人物称号。主持完成天津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天津市科委项目的子项目,参与国家发改委、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教委等多项项目研究,参与完成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天津市技术发明奖等多项奖励,攥写专利获2010年天津市专利金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多部教材。
  • 庄旭品
  • 简介:  庄旭品,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2月出生于山东郯城, 199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2002年获天津大学材料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2005年3月进入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任教。现归属于程博闻教授带头的《新型纤维材料及产品开发》科研团队,主要从事新型非织造技术、功能非织造材料与天然高聚物应用等方向研究。  现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温喷射流场对纤维素溶液丝条超细拉伸机理研究”,参与天津教委“双五”计划重点项目“新型高性能吸音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完成“热塑性壳聚糖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溶剂纺壳聚糖/纤维素抗菌纤维的应用基础研究"等。2007年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纺织协会技术奖二等奖。近几年在Carbohydrate Polymer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Fibers and polymer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 刘延波
  • 简历:  学习与工作经历  于1986年在原天津纺织工学院毕业获得纺织工程学士学位后,在吉林市毛纺织厂工作两年,担任纺纱车间技术员,负责产品和工艺设计及质量管理工作。1988年回到天津纺织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91年获得纺织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9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纺织学院从事为期一年的纤维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  2001年赴美国田纳西大学工程学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非织造材料。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并在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作3年,负责生物酶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研发工作。2007年至2010年,在北京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博士后的身份工作3年。于2009年7月回到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系担任教师工作至今。  承担项目情况  1、 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工业化制备技术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04~至今。  2、 规模化静电纺纳米纤维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天津工业大学项目,2008年3月至今。  3、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在无纺布领域的应用,北京市外专局引智项目/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站研究项目,2008.3~现在。  4、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在非织造布的应用,中国恒天集团项目,2007~现在。  5、 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工业化制备技术研究,中国恒天集团项目,2007~2009。  6、 亲水性丙纶熔喷非织造布的开发,北京市外专局引智项目,2008~2009。  7、 低温纤维素酶的开发,诺维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2005~2006。  8、 涤纶的生物酶改性研究, 诺维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 2005-2006。  9、 双组分熔喷纺无纺布中纤维劈裂的研究, 由德国Refenhaüser公司赞助,2001-2004。  10、 砂洗毛织物的开发, 与内蒙古赤峰市第二毛纺织厂的横向联合项目,1997。  11、 粗次毛的开发与利用, 与青海省科委的横向联合项目, 1996。  12、 形状记忆毛织物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纺织工业部纵向项目,1995。  研究领域  1、 静电纺生产纳米纤维的工业化技术研究(多针头、无针头)。  2、 非织造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3、 纤维基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4、 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研究。  5、 (白色)生物酶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  6、 非织造复合组合技术研究。  现授课程:  1. 非织造原理I(成网部分)  2. 非织造原理II(固网部分)  兴趣爱好  1. 室外运动、健身  2. 国内国际旅游、摄影  3. 英文音频、视频欣赏
  • 徐志伟
  • 徐志伟,男,1978 年12 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科“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200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天津工业大学工作,目前就职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a) 低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的表面功能化修饰;b) 碳纳米材料/纤维协同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c) 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表面结构控制;d) 非织造吸附、过滤材料的表面微纳结构修饰及性能研究。  承担在研项目包括:a) γ射线辐照修饰石墨烯纳米片的结构演化与表/界面行为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b)“碳纳米管组装对多尺度混杂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天津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已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Carbon、Applied Physics Letter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osites Part A、Materials Letters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201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欢迎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研究生,尤其是具有化学、材料背景的研究生加入本课题组。本课题组具有较充足的研究经费,在某些研究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将为攻读博、硕的研究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此外,课题组将为品学兼优、努力上进的同学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并对学术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 邓桦
  • 邓桦,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有:功能纺织品研发,纺织新材料、新技术,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等。曾作为访问学者赴香港理工大学研修一年。1999-2004年多次应邀并经学校派遣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儿童老年人卫生用品的开发”、“功能和智能纺织品与服装”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主持完成“低温溶胶法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棉织物纳米TiO2防紫外线整理剂的研制”、“防毒功能面料的研制”、“生物酶催化特种聚醚研究”等多项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项目及教学改革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主讲课程:纤维化学与物理(校级优秀课程,负责人),有机结构理论(研究生课),轻化工新技术,专业英语等。曾获学校首届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三等奖。指导轻化工专业本科生完成多项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多次获得天津市市级和校级竞赛奖。其中“纳米氧化锌自清洁织物的制备”荣获天津市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市级二等奖。“溶胶凝胶制备掺杂纳米氧化钛的光催化降解染料研究” 荣获天津工业大学第八届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
  • 霍瑞亭
  • 霍瑞亭,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1985年天津纺织工学院染整专业本科毕业,2001年获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纺织化学与染整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纺织品的功能整理、(2)纺织品涂层技术、(3)高技术纺织品的开发。曾主持和参加承担天津市科委重大项目“多功能防护纺织品的研究”、“智能防寒抗浸服面料及其抗浸透湿机理的研究”、“聚酯超细纤维碱性浴染色”、“柠檬酸在织物防皱整理中的应用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及ISTP收录论文近20篇;参编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纺织品染整工艺学》,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高性能防护纺织品》、《轻化工业助剂实用手册》、《仿真与仿生纺织品》、《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应用》。授权发明专利1项。
  • 巩继贤
  • 简介:  巩继贤,男,1975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临西县。1997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染整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2001年5月,在石家庄第二印染厂工作;2004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10月~2009年11月,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光学工程博士后,2009年12月进入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轻化工程系工作。  电话:13642073862  E-mail:gongjixian@126.com  研究方向:  1. 纺织生物技术;  2. 清洁染整技术;  3. 功能纺织品;  4. 飞秒激光技术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研究项目:  1.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过程飞秒激光单细胞技术及实时定量生命信息表达的研究"(NSFC-20875068);  2.主持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基于THz时域光谱技术的菌株高通量筛选研究"(20080440097);  3 主持“用于细胞固定化的纺织品载体开发研究”项目研究;  4 主持“天然功能物质对织物的仿生整理研究”项目研究;  5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自清洁非织造布产品开发”项目研究;  6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戈宝红麻纺织研究”项目研究;  7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戈宝麻纤维保健功能机理研究”项目研究。  研究论文:  ㈠ 生物工程领域  1. Jixian GONG, Nan DUAN, Xueming ZHAO. Evolutionary engineering of Phaffia rhodozyma for astaxanthin-overproducing strain. Front. Chem. Sci. Eng., 2012 (DOI 10.1007/s11705-012-1276-3)  2. Gong, J., Li, Z., Li, Q., et al. Evolutionary engineering of bacillus for terephthalic acid degradation. Tianjin, China: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2011, 331: 148-151(EI)  3. Li, H., Gong, J., Li, Q., et al. Cell immobilization with textile carriers for TA biodegradation. Tianjin, China: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2011,331: 19-22(EI)  4. 巩继贤, 郑辉杰, 郑宗宝等. 微生物进化工程育种技术进展与展望 [J],生物加工过程, 2010, 8(2): 69-76  5. Gong J, Zheng H, Wu Z, et al. Genome shuffling: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s for phenotype improvement [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9, 27(6): 996-1005.(SCI, JCR 1区, IF= 6.11)  6. Zheng H, Gong J, Chen T, et al. Strain improvement of 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 ATCC 15538 for acid tolerance and production of D-lactic acid by genome shuffling [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9, 85(5): 1541-1549 ( SCI, JCR 2区, IF= 2.569)  7. Jixian G, Zhijun W, Xueming Z, et al. Application of femtosecond laser in biotechnology: Manipulation and detection of living cells.Wuhan,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EI)  8. 胡建中, 巩继贤, 董庆霖等. 低氮促进红发夫酵母合成虾青素机理的研究 [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9, 28(001): 91-96.  9. Gong J, Zhao X, Xing Q. Microbial strain improvement with femtosecond laser manipulation [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136(Supplement 1): S349-S349.  10. 董庆霖, 赵学明, 邢向英, 巩继贤, 胡建中.碳和氮代谢被抑制诱导雨生红球藻细胞内虾青素的合成. 化学工程, 2006, 34(12): 48-49  ㈡ 光学工程领域  1. Li, H., Gong, J., Zhang, J., et al. Sensing textile fibers by TH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Male, Maldives: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2011,298: 153-156(EI)  2. Gong J, Zhao X, Xing Q, et al. 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cell fusion [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8, 92: 093901.( SCI, JCR 2区, IF= 3.726)  3. Gong J, Li F, Xing Q. Femtosecond optical trapping of cells: Efficiency and viability [J].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09, 15(5): 315-318.(EI)  4. Wang C L, Gong J X, Xing Q R, et al. Application of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in intracellular metabolite detection [J]. Journal of Biophotonics, 2010, 3(10-11): 641-645.( SCI)  5. Gong J, Wu Z, Zhao X, et al. Sensing cellular metabolite in cell colonies with RGB color test system.Wuhan,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EI)  6. 李寰宇, 巩继贤, 邢岐荣等.飞秒光诱导细胞融合技术的实验研究. 中国激光, 2006, 33 (12): 1642  ㈢ 纺织工程领域  1. 巩继贤,李辉芹,徐杰,吴志军,, 丁国强, 陈克宁. 织物组织结构对纺织品用作细胞固定化载体的影响研究. 纺织学报,2012, 33(1): 44-47  2. Li, H., Gong, J., Zhang, Y.,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Powder from Waste Rabbit Hair, in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Pts 1-3. 2011. p. 407-410(EI)  3. Li, Z., Dong, Z., Zhang, J., Gong J X. A study on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the extract from Apocynum venetum. Tianjin, China: Trans Tech Publications,332-334: 164-167(EI)  4. Weiling Zhang, Jianfei Zhang, Zheng Li, Jixian Gong, et al. A New Method for Surface Process of Polyester Film-Biomodific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0, 154-155: 634-638(EI)  5. Lin B S, Zhang J F, Gong J X. Enzymatic Degumming of Apocynum Bast Fibers [J]. Asia-Pacific Youth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10 (Apycct 2010), 2010: 116-118.(ISTP)  6. 李辉芹, 巩继贤, 张毅. 蛋白质纤维综合利用技术及兔毛应用前景[J]. 毛纺科技, 2010, (8): 61-64  7. 杜祎伟, 李珂, 巩继贤等. EX-910E整理剂在涤纶非织造布上的应用[J]. 2010,(1):61-62  8. 李辉芹, 巩继贤, 黄故. 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的混纺织物混纺比设计 [J]. 纺织学报, 2009(10): 62-65.  9. Li H Q, Gong J X, Zhang J F. Identification of Textile Fiber with TH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J]. Proceedings of the Fiber Society 2009 Spring Conference, Vol I, 2009: 511-514.( ISTP)  10. 李辉芹, 巩继贤, 黄故.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混纺织物设计研究[J]. 棉纺织技术, 2009, (6): 20-23  11. 李辉芹, 巩继贤, 黄故. 应用遗传算法进行的纺织品设计研究[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28(2): 30-32  12. Zhang J, Gong J, Shao G, et al. Biodegradability of di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 and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 by crude enzymes extrac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6, 100(5): 3855-3859. (SCI, JCR 4区, IF= 1.187)  13. Zhang J, Wang X, Gong J, et al. A study on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 and di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 [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 93(3): 1089-1096. (SCI, JCR 4区, IF= 1.187)  14. 巩继贤. 智能服装的现状及展望 [J]. 现代纺织技术, 2004(1): 47-49.  15. 张健飞, 王晓春, 巩继贤, et al. 微生物对涤纶丝及合成单体的降解初探 [J]. 纺织学报, 2003(3): 58-60.  16. 张健飞, 王晓春, 巩继贤, et al. 酶对DTP及PET纤维的降解性能探讨 [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 105-109.  17. Zhang J, Xiao-chun W, Ji-xian G,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DTP and PET Fiber by Microbe [J]. Journal of Dong Hua University, 2003, 20(4): 107-110.(EI)  18. 巩继贤,李辉芹. 天然染料在染色应用中的新进展 [J]. 针织工业, 2003(1): 96-98.  19. 巩继贤,李辉芹. 竹纤维--一种纺织新材料 [J]. 纺织导报, 2003(3): 59-62.  20. 李辉芹, 钟智丽,巩继贤. 仿生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J]. 棉纺织技术, 2003(6): 27-30.  21. 李辉芹,巩继贤. 天然染料的应用现状与研究新进展 [J]. 染料与染色, 2003(1): 36-38.  22. 巩继贤, 李辉芹. 我国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 [J]. 北京纺织, 2002(5): 25-27.  23. 巩继贤, 黄文博等. 活性染料染深色的色差控制 [J]. 印染, 2002(4): 17-18.  24. 李辉芹, 巩继贤. 天然抗菌整理剂 [J]. 纺织导报, 2002(2): 50-50, 52, 54.  25. 李辉芹, 巩继贤. 纺织专用CAD技术与发展动向. 天津纺织科技, 2002, 40(3): 6-8  26. 巩继贤, 黄文博. 涤棉线绢染色色差的控制及折子的去除 [J]. 四川纺织科技, 2000(3): 34-36  专利:  1. 孟繁杰, 刘起棠, 巩继贤, 张健飞, 杨文芳, 林本树. 罗布麻再生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1805933A  2. 孟繁杰,巩继贤,张健飞,林本术,刘起棠,王莉. 罗布麻韧皮纤维短流程脱胶方法.CN102011199A  3. 张健飞, 巩继贤, 杨文芳, 杜祎伟, 李珂, 洪明取, 郭秉臣, 杨道光. 一种自洁涤纶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 CN101718035A  4. 张健飞,张卫玲,巩继贤,李政. 一种涤纶织物生物改性的方法. CN101942764A  5. 张健飞,张卫玲,巩继贤,李政,李秋瑾. 一种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的降解方法. CN101947380A  6. 张健飞,张卫玲,巩继贤,李政,李秋瑾. 一种涤纶织物生物改性的方法. CN101935952A  7. 张健飞;张卫玲;李政;巩继贤;李秋瑾. 一种微生物降解苯环的酶活测试方法. CN101936909A  8. 邢岐荣, 巩继贤, 李寰宇, 田 震, 赵学明, 柴 路, 王清月.飞秒激光融合红发夫酵母细胞的方法. CN1970748  著作:  Ching-Yue Wang, Qi-Rong Xing, Yan-Feng Li, Ming-Lie HU, Ji-Xian Gong, Wei Jia, Lu Chai. Femtosecond Laser Applications in Micro/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nlinear Effects in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Forward Transfer, and Femtosecond Laser Manipulation System for Biology, book chapter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Ultrafast Intense Laser Science Volume IV (Eds. K.Yamanouchi, S. L. Chin, P. Agostini, G. Ferrante) be published by Springer.
  • 朱若英
  • 简历:  2003年在天津工业大学获得纺织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学习和工作一年。研究方向为环境友好的染整技术及新型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参加编写专业教材和著作三部,承担和参与课题为马尾衬布的研究(横向课题,已结题),新型羊毛防缩技术研究(学校资助项目,已结题)和国家兔产业体系建设(纵向课题,在研)。获得国家专利一项,第一作者或研究生导师身份发表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 田俊莹
  • 简介:  2001年在天津工业大学获得纺织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天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型染整新技术和功能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参加编写教材和著作三部,参译著作一篇。承担和参与课题为:羊毛角蛋白质溶液的制备及其应用,再生羊毛角蛋白纤维的研制,无机阻燃粘胶纤维产品的开发,NBC复合防护材料的研究,防污自洁建筑膜材料的开发研究,羊绒制品数码印花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 王晓云
  • 简历:  王晓云,女,1963年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职期间获服装设计与工程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零售与市场营销管理,面料及服装舒适性等。  主要讲授服装结构设计原理、女装结构设计、服装零售学、市场学等课程。作为主要成员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级精品课、“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教改项目。  主编和编写教材6部。主编了“十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饰零售学》,以及《实用服装裁剪制板与样衣制作》,《服装企业制板、推板与样衣制作》,参编“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装商品企划》等专业书籍。  近年主持完成了“服装零售企业培训系统设计与开发”、“职业装裁剪方案优化与自动归号系统开发”、“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机织物疵点的描述术语)”、“服装纸样结构连接设计及智能化排料功能软件的开发”、“服装CAD样板数据文件交换标准化研究”参与完成“国家标准制定(GB/T4251-2009针织基本概念术语)”、“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着装纸样及其CAD方法研究”、“与服装产业接轨的实训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项目;在国外权威纺织服装研究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
  • 王兵
  • 王兵 教授简介  王 兵,男, 1964 年 10 月生,吉林省人,博士,教授,材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天津工业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天津市市级精品课“物理化学 ” 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膜分离科学与技术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分子识别膜材料和螯合性膜色谱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及其在手性药物拆分、药物分离和组合化学中的应用。  受教育简历 :  【 1 】 1983-1987 ,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 本科生, 获理学学士学位。  【 2 】 1994-1997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纤维专业, 硕士研究生, 获工学硕士学位;  【 3 】 1998-2003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 获工学博士学位;  【 4 】 2003-2005 ,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 5 】 2004.9-2005.1 ,英国 University of Durham 生物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近年来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 1 】 2005 年 1 月 -2007 年 12 月, 主持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分子印迹中空纤维分离膜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已鉴定,项目负责人。  【 2 】 2005 年 1 月 -2006 年 7 月, 主持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 分子印迹中空纤维分离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已鉴定,项目负责人。  【 3 】 2004 年 1 月 -2005 年 4 月, 主持中 国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反应性亲和膜色谱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组合化学中的应用”, 已鉴定,项目负责人。  【 4 】 2003 年 9 月 -2005 年 9 月,主持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亲和膜色谱的制备及其在组合化学中的应用研究”,已鉴定,项目负责人。  【 5 】 2001 年 9 月 -2003 年 5 月,主持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螯合型聚砜中空纤维亲合膜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已鉴定,项目负责人。  【 6 】 2001 年 9 月 -2003 年 12 月,参加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聚丙烯晴基 碳中空纤维膜的研制”, 科研经费 50 万元,已鉴定,第四参加者。  近年来发表的科研论文:  [1] 刘伟,王兵 . 氟哌酸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9 , 25 ( 1 ): 1-8.  [2] Zhiliang Zhang, Bing Wang. Synthesis of Highly Efficient D-naproxen Imprinted Polymer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ir Specif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13, 1050–1062 (2009)  [3] Wei Liu, Bing Wang,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rfloxacin-MIP/Polysulfone Blending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 Membrane, Journal ofAppliedPolymer Science,Vol. 113, 1125–1132 (2009)  [4] Bing Wang, Fengyun Huangfu, Wei Liu.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benzylthiourea-Reactive Ultrafiltration Plate Membranes and Their Rejection Properties for Heavy Toxic Metal C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08, 4014-4022, 2008  [5] 肖峰 , 王兵 . 甲氧苄氨嘧啶型聚砜共混模板聚合物膜结合选择性研究 , 膜科学与技术 , 2008,28(3):27-32  [6] Bing Wang , Wei Liu , Lei Huang, Prepa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hollow-fiber affinity membrane having a mercapto chelating resin and its recovery of Hg2+ cations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07, 501-508 , 2008  [7] Lei Huang, BingWang, and Xiang Wang, DBBF Modified Human Placenta Hemoglobin through the α Chains, 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 Vol.36, 156-165, 2008  [8] Bing Wang, Lei Huang, Feng Xiao, Wei Liu, Xipeng Jiang, Prepa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Hollow-fiber Affinity Membrane Modified with a Mercapto Chelating Resi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05, 1687-1699 , 2007  [9] Bing Wang , Xinlin Yang, Pr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Polysulfone Affinity Membrane with Mercapto as Chelating Groups for Hg2+ cations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Vol. 103, 2514-2522 , 2007  [10] Wang Bing, Huang Lei,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 Hollow Fiber Chelating Membrane Modified with Thiourea and Its Recovery Properties for Hg( Ⅱ ) ,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 Ed . ) , Vol.24: 61-65 , 2007  [11] Bing Wang, Bowen Cheng.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 Hollow Fiber Affinity Membrane Modified with Mercapto and Its Recovery Properties. II. Preparation of PSF-SH Hollow Fiber Affinity Membrane for Recovery of Hg2+,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100: 4795-4803, 2006.  [12] Bing Wang.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 Hollow Fiber Affinity Membrane Modified with Mercapto and Its Recovery Properties. Ⅰ .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Hollow Fiber Matrix Membran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100: 758-771, 2006.  [13] Wang Bing, Huang Lei,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Hollow Fiber Chelating Membrane Modified with Thiourea,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Ed.) , Vol.23: 52-58 , 2006  [14] Bing Wang, Preparation and Recovery Properties of Homogeneous Modified Polysulfone Plate Affinity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with Thiohydroxy As Chelating Groups. Ⅰ .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Plate Matrix Membrane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96, 2117-213, 2005.  [15] Wang Bing, Zhao Jiasen, Studies on Preparation of Immersion Type Polypropylene Fragrant Fiber Ⅰ .Formation of Matrix Fiber in the Melt-Spinning Process and Its technique of Immersion Essential Oil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Vol.90,1970-1979,(2003).  [16] Wang Bing, Studies on Preparation of Immersion Type Polypropylene Fragrant Fiber Ⅱ . The Super-Molecular Structure of Matrix Fiber and Its Sorption Properties for Fragrant Molecules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90: 973-981, 2003.  [17] Bing Wang, Yongfang Cui, Qiyun Du, Guangling Pei ,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Heterogeneous Polysulfone Affinity Filter Membrane and Its Sorption Properties for Hg2+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87: 908-915, 2003.  [18] Wang Bing Cui Yongfang, Du Qiyun, Pei Guangling,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 - Supported Phosphoramidic Acid Type Chelate Membrain and lts Sorption Properties for Ag + ,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 Ed . ) , Vol.19: 49-53 , 2002.  [19] 王兵,裴广玲,杜启云,崔永芳 . 非均相聚砜螯合滤膜的制备及其对 Cu2+ 的吸附性能研究 . 高分子学报, 2001 ,( 4 ): 445-449.  [20] 王兵,裴广玲,杜启云,崔永芳 . 异相共混螯合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膜科学与技术, 2001 , 21 ( 3 ): 33-36.
  • 杨俊玲
  • 杨俊玲教授简介(材料专业硕士导师)  杨俊玲 女 1957年10月生 硕士生导师 教授  联系方式:Tel:022-24528357  13312053267  Email:yangjunling@tjpu.edu.cn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成林路63号  天津工业大学环境化工学院300160  学历和工作经历  1982.1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 理学学士  2002.4日本福井大学生物应用化学系 留学  2007.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化学专业 工学硕士  1982-今 天津工业大学环境化工学院教师  教学及教学研究经历  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有机分析化学”、“助剂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英语”等课程。  主持完成“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近代基础化学综合教学改革”、“分析化学开放实验教学”等项目。  科学研究经历  从事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纺织助剂研发等研究。  主持完成项目:“高效精练渗透剂FD-Y的研制”、“柔软剂的研制”、“和毛油的研制”、“无甲醛固色剂的研制”、“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及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的应用”、“染料废液脱色处理”、“油中水滴的分散性研究”、“氨纶油剂合成” “纳米TiO2制备及在纺织品抗菌抗紫外线整理中的研究”“防电磁辐射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SiO2制备及在纺织品防水整理中的研究”、“环保型固色剂的研制”等。  参加完成项目:“合成纤维油剂研制”、“金属抛光液及清洗剂研制”等。  正在进行的主持项目: “新型功能性助剂的研发”、“壳聚糖的药用价值研究”、 “特种机车清洗剂”、“纳米香囊合成”、“合成花浆”、“Gemini表面活性剂合成”等。  共发表论文60余篇  研究方向  1 天然生物高分子功能材料  2 功能纳米材料  3 纺织助剂研发
  • 陈娇娇
  • 陈娇娇 陈娇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电话: 13110050591E-mail:chenjiaojiao@tjpu.edu.cnchenjj20020730@yahoo.com.cn ? ? ?????????: 2006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药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工业大学环境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主讲《药物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手性拆分材料的开发,研究手性智能材料合成、性能以及其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应用。该方向目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904039)和天津市科委支持(项目编号:10JCYBJC02900)。 2)新型多糖类缓释、控释药物辅料开发,指导学生完成的“利用可降解pH敏感型凝胶制备木瓜蛋白酶缓释制剂的研究”获第八届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近年主持的项目: 1.????????手性识别型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4039;天津市科委支持,10JCYBJC02900) 2.????????联吡啶钌敏化剂和拟固态电解质合成(主持完成,横向项目) 3.????????柠檬烯类抗癌药物的研究(主持,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4.????????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主持,天津工业大学校?) 5.????????优化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高素质教育?(主持,天津市高教学会) ??????????论文及专利: 1.????????Chen Jiaojiao, Jiang Lin, Zhao Yiping, Zhang Qingsong, Chen Li. Chiral Recognizable Properties of Thermosensitive Poly(NIPA-co-NALPE) Hydrogel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160-162: 13-182.????????Jiang Lin,?Chen Jiaojiao, Chen Li.?Preparation and Swelling Behavior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co-acrylic Acid Derivatived L-phenylalanine) Hydroge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y, 2010, 2(1): 184-189. 3.????????Chen Jiaojiao, Guo Minglin. Pyridinium 4-carboxy-2-nitrobenzoate. Acta Cryst. 2007. E63, o1400-01401.(SCI )4.????????Chen Jiaojiao, Lu Min, Jing Yongkui, Dong Jinhua. The synthesis of L-carvone and limonene derivatives with increased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and activation of ERK pathway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6, 14(18): 6539-6547.(SCI收录,IF:2.286)5.????????陈娇娇,?董金华,?景永奎.?柠檬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癌活性的研究.?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6, 16(6): 356-359.6.????????Chen Jiaojiao, Dong Jinhua, Jing Yongkui. Studies on the Synthesis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Carvone Derivatives. 2003年后基因组时代新药研发国际研讨会, 2003.8?北京 7.????????陈娇娇、宋娇娇、陈莉等.?温度响应型L-亮氨酸手性高分子水凝胶。 8.????????陈娇娇、刘鑫、陈莉等.?一类含有L-氨基酸基团的手性单体。 9.????????陈娇娇、陈莉、赵义等.?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哌嗪衍生物。 10.????陈娇娇、陈莉、赵义平等.?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紫苏醇衍生物及其用途。 11.????陈娇娇、董金华、景永奎等.?柠檬烯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储德清
  • 储德清副教授简介储德清,男,1966生于安徽宣城,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联系方式:Tel. 15122054180,??E-mail:chu2dq@tjpu.edu.cn研究领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功能,纳米陶瓷氧化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稀土化合物分离,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简历: 1988年毕业于芜湖师专化生系,后分配至宣城市初级中学?任教,1995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李德谦研究员从事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稀土分离化学子课题的研究,1998年毕业后入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在徐吉庆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国家基础研究若干重大项目子课题过渡金属簇合物化学的研究,2001年毕业后到中国科技大学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11月结束,受法国国家科学中心里昂催化研究所Liliane Hubert-Pfalzgraf教授邀请赴法国从事一年博士后工作,参与欧洲5国合作项目-新型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长程超导涂带的研究,承担用于制备超导材料的前体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工作,2003年4月到天津工业大学任教,主讲结构化学,催化原理两门本科基础课程,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有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固体氧化物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稀土化学与物理,多酸化学等方面,至今发表与合作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近20多篇。 ???承担项目:1.?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天津工业大学校内科研项目 2.?纳米材料对涤纶的抗紫外功能改性,?天津工业大学校内重点项目 3.?制备氧敏陶瓷薄膜的溶胶-凝胶结构与控制的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4.《结构化学》课程中模型的建立,天津工业大学校内教改项目 5.?横向课题“新型杂多酸纳米催化剂用于处理染料废水的小试与中试工艺的研发” 6.天津市科技特派员项目“水性无机富锌漆的开发研究” 代表性论文:1.?Chu De-qing, Wang Li-min,?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Cu2O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t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010, 4278-4281. 2.?储德清,谢世伟,刘丽,孙洪伟?,王立敏,?不同烷基链长的吗啉型离子液体结构性能的理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2(3), 108-113. 3.Wang Li-min,?Chu De-qing,?Theory Study of Different Substituent Length on Structure Property of N-methyl Morpholinium Ionic Liquid,?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010,3122-3125.4. Sun Hong-wei,?Chu De-qing, Liu Li, Wang Li-min, 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Cu2O and its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The 4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iCBBE 2010.5.??Li Long, De-qing Chu, and Li-min Wang,?Quantum Chemical Study on Structure Properties of Pyridine Ionic Liquids of Different Chain Lengths Substituent Group,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0, Vols. 113-114, 1968-1971.6.??Li Liu,?Li-min Wang and De-qing Chu,?Photodegradation of Neutral Red Using Heteropoly Acid Supported {(NH4)6H5[Mo4V9O40]·23H2O /TiO2} as the Photocatalys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ch, 2010, Vols. 113-114, 2045-2048.7.??SU Liangci,?CHU Deqing, WANG Limin,?Photo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Using Solution Supported Heteropoly Acid?(H3PW6Mo6O40/TiO2)as the Photocat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3R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2010, 399-404.8.??SU Peng,?CHU Deqing, WANG Limin, Studies on Catalytic Activity of nanocrystalline Manganese Oxide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on Degrading Methylene Blue,?Proceedings of the 3R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2010,?405-408.9.?冉东凯,储德清,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对降解亚甲基蓝的催化性能,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29,60-63。 10.?储德清,王立敏,“结构化学”课程建设初探,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增刊,2008,27,40-41。 11.储德清,王立敏,X@C36Cl6(X=Be,Be2+,Mg,Mg2+,Ca,Ca2+)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4): 97-100.12.Li-Min WANG *, De-Qing CHU,Coordination polymer {[Cu(im)2]3K[β-Mo8O26]}n,Mendeleev Commun,2008,18,133-134。 13.董淼,储德清,可见光照射下负载型杂多酸活化H2O2降解染料的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 27: 285-288。 14.王立敏,储德清,“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增刊,2008,27,42-43。 15. WANG, Li-Min*, CHU,?De-Qing , ZHANG,?Jing-Ping,??WANG,?Rong-Shun?Theory study on biradical systems with quinoline as coupling unit, J. Mol. Sci, 2007, 23(1):9-1216.?储德清,?王立敏,以杂环做端基的高自旋双自由基分子的理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1):81-83。 17.?储德清,?王立敏,聚羧烷基吡咯导电性能的计算,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7,26(2),36-38. 18. CHU,?De-Qing , WANG, Li-Min*,??ZHANG,?Jing-Ping,??WANG,?Rong-Shun,Theoretical Design of High-spin Organic Molecules with -?N-N- as a Spin-containing Fragment and Heterocycles as an End Group,Chin. J. Chem.,2006,24,1648-1652。 19. WANG, Li-Min*, CHU,?De-Qing , ZHANG,?Jing-Ping,??WANG,?Rong-Shun,?Theoretical Design of High-spin Organic Molecules with -?N-S- as a Spin-containing Fragment and a Heterocycle as an End Group,?Chem. Res. Chinese U.,2006,22(5), 631-634。 20.WANG Li-min,?CHU De-qing, Theoretical Design of High-spin Biradical Molecules with Heterocycles as Coupling Unit,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6, 16, s715.21.王立敏,储德清,杂环做铁磁耦合单元的三自由基体系的理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2),72. 22.?储德清,?对吡啶的邻间对位的双自由基体系的理论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5, 4323.Chu Deqing,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3-D coordination polymer [Cu6(CN)6(C4N3H13)], Mendeleev Commun. 2004,2524.??Chu Deqing,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layered compound [Na0.5FeMoH1.5O5]n, Inorg. Chem. Commun., 2002,5,98925.??Chu Deqing,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compound [Fe(OH)(H2bta)](H2O)}n(3-D), Mendeleev commun.?2002,5,20726.Wang Limin,?Chu Deqing,?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ross-packed 1-D coordination polymer [Co2(C2O4)2(C4H6N2)4]H2O(C4H6N2?= 4-methylimidazo), Mendeleev Commun,?2002,1227.Chu Deqing,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2-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 [Co(H2O)(phen)4(m4-bta)1/2]n, Collect. Czech. Chem, 2001, 66, 87028.?Chu Deq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a 2-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 {[Fe(phen)OH](bta)1/2}n,Mendeleev Commun,?2001, 2, 66-6829.?Chu Deq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a two-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Fe(phen)(m6-bta)1/2]n, European J. Inorg. Chem. 2001, 5, 1135.30.?Chu Deqing,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ladder-type structure of compound [FeMoO4(phen)]n, Polish J. Chem.?2001, 5, 76631.储德清,?对吡啶的邻间对位的双自由基体系的理论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5, 4332.储德清,?纳米稀土发光纤维的研究与展望,?第6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5, 145.33.?冉东凯,储德清,纳米二氧化钛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应用,?绿典杯第8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4,7434.?董淼,储德清,纳米催化技术的应用进展,?绿典杯第8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4,5535.?冉东凯,储德清,王立敏,刘丽,不同取代基链长对吗啉型离子液体结构性能的影响,现代化工、冶金与材料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600-605。 36.?苏鹏,储德清,王立敏,以异喹啉为耦合单元双自由基体系的理论研究,现代化工、冶金与材料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585-1588。 ?
  • 郑海涛
  • 郑海涛副教授简介郑海涛?,男, 1969 年生,博士,副教授,应用化学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天津工业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成林道63号 (邮编 300160 ) 电话: 13502170985 E-mail :?zhenght999@hotmail.com?;zhenghaitao@tjpu.edu.cn学历2002年10月—2005年9月 日本福井大学 生物应用化学专业 博士? 1992年9月— 1995年6月 南开大学化学系 物理化学专业 硕士 1988年9月— 1992年6月 南开大学化学系 应用化学专业 学士研究领域?? 乳液聚合及其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 ?? 生物电化学和基于脱氢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生物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及其在修饰电极中的应用 ?? 多层纳米功能膜的自组装工作经历2009年5月-至今 天津工业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 副教授 2005年10月-2009年4月 天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 副教授 1998年3月—2002年9月 天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精细化工专业 讲师主持科研项目?? 电化学活性高分子辅酶的制备及在电极表面的自组装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基于辅酶的脱氢酶在电极表面自组装电子及传递的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 环保型纸塑粘合剂的研究与开发 宁波市科技局科研工作经历本人在日本福井大学大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生物大分子和聚电解质自组装多功能纳米膜的基础研究,同时进行自组装法构筑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基础研究。在日期间,作为研究组成员参与文部省,福井大学,德岛大学,Sharp 和 Daikin 株式会社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曾先后参与基于辅酶的脱氢酶传感器的研究,酶标法 DNA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脯胺酸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恶臭物质传感器的研究等。目前仍与福井大学末信一朗教授 ( Prof. S.Suye ) 研究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进行蛋白质定向固定化修饰生物电极的研究工作。申请专利电化学活性高分子辅酶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200810152762.8 )近年发表文章 Jingli Zhou, Pingping Nie,?Haitao Zheng?, Jimei Zhang. Progress of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 based on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dependent dehydrogenase.?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9, 37(4):617-623.?(SCI 439HJ,?ISI:000265617900030) 周敬丽,聂萍萍,?郑海涛?,张纪梅 . 脱氢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分析化学?2009, 37(4): 617-623.(SCI 439HJ,?ISI:000265617900030?) Haitao Zheng?, Jingli Zhou, Jimei Zhang, Rong Huang, Hailian Jia and Shin-ichiro Suye. Electrical co m 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de and dehydrogenase by ferrocene-labeled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factor derivative: application to a reagentless biosensor.?Microchimica Acta?. 2009, 165(1):109-115.?(?SCI?423HI?,?ISI:000264487000015?) Haitao Zheng?, Yoko Ohno, Toshihiko Nakamori and Shin-ichiro, Suye. Fixation of HCO3- by malic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based on regeneration of coenzyme on electrode modified by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method.?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9, 107 (1): 16-20.(SCI?409UM?,?ISI:000263531300004?) Haitao Zheng?, Jingli Zhou, Yosuke Okezaki and Shin-ichiro Suye. Construction of L-lysine sensor by layer-by-layer adsorption of L-lysine 6-dehydrogenase and ferrocene-labeled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enzyme derivative on gold electrode.?Electroanalysis?2008, 20 (24): 2685-2691.?(SCI386IL?,?ISI:000261876800013?) Yoko Ohno , Toshihiko Nakamori ,?Haitao Zheng?, Shin-Ichiro Suye Reverse reaction of malic enzyme for HCO 3 - fixation into pyruvic acid to synthesize l-malic acid with enzymatic coenzyme regeneration.?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Biochemistry.?2008, 72 (5): 1278-1282.?(SCI?306TL?,ISI:000256270600018?) Shin-ichiro Suye,?Haitao Zheng?. Molecular film assembled detection system for biosensors by layer-by-layer adsorption.?Smart Biosensor Technology?Chapter 8 2007.03 Haitao Zheng?, Yutaka Hirose, Tomokazu Kimura, Shin-ichiro Suye, Teruo Hori, Hideo Katayama, Jun-ichiro Arai, Ryushi Kawakami Toshihisa Ohshima. L-proline sensor based on layer-by-layer immobilization of thermostable dye-linked L-proline dehydrogenase and polymerized mediator.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2006 , 7 (3 ): 243-248.?(SCI,?060LUISI:000238804500004?) Haitao Zheng?, Hideo Okada, Syu Nojima, Shin-ichiro Suye, Teruo Hori. Layer-by-layer assembly of enzymes and polymerized mediator on electrode surface by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2004, 5 (3): 371-376.?(SCI?856FN?,ISI:000224031200015?) Shin-ichiro Suye,?Haitao Zheng?, Hideo Okada, Teruo Hori. Assembly of alternating polymerized mediator, polymerized coenzyme, and enzyme modified electrode by layer-by-layer adsorption technique.?Sensor and Actuators B?2005, 108 (1-2): 671-675.?(SCI?943CS?,ISI:000230330300111?) Shin-ichiro Suye, Takanori Matsuura, Tomokazu Kimura,?Haitao Zheng?, Teruo Hori, Yoshihisa Amano, Hideo Katayama Amperometric DNA sensor using gold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polymerized mediator by layer-by-layer adsorption.?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5, 81 (2-4): 441-447.?(SCI?965QH?,?ISI:000231964900043?) Shin-ichiro Suye, Tomokazu Kimura,?Haitao Zheng?, Teruo Hori, Yoshihisa Amano, Hideo Katayama. Amperometric DNA sensor using gold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polymeric mediator by layer-by-layer adsorption.?Chemical Sensors?, 20 Supplement B?2004 512-513.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2-%u0038%u0033%u0039%u0035%u0035%u0032%u0032%u0037
  • 邮编:
    300387
相关推荐
西安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北方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北方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